【早安健康/王漢民(國術損傷整復師)】乳房常見的症狀約有:乳房纖維囊腫,乳房纖維腺瘤,乳房水泡腫,乳脂房壞死,乳房缺陷瘤,乳腺炎……等。 根據統計,在三十五歲至五十歲的未停經婦女中,每六位就有一位有乳房纖維囊腫症,大部分為良性腫瘤,因此發現後醫生多半會建議要注意追蹤。 乳房纖維囊腫的症狀 乳房纖維囊腫的發現多半是感到胸部疼痛,或是摸到硬塊才發現,有可能一側,也有可能兩側都有,通常在月經前疼痛加重。而疼痛的方式有悶痛、脹痛、接觸即痛等,並且腫塊會逐漸增大,但生理期結束後症狀隨即減緩。 在古中醫學中就有乳房病變的記載,遠在西元六百一十年,隋朝就開始有了研究,過了一百年後對乳房的研究己進入一個全方位的時代。 從中醫觀點來看乳房病變,可區分成由肝胃濕熱結成,由七情傷肝脾所引發,由乳房症狀所展現出的不外有,肝火大,脾胃消化不良,太過憂傷等,使得身體機能混亂,失去調和的功能,那就會使身體的循璟減弱,循環差就會氣滯血瘀。 預防乳房病變的關鍵 於是當乳房如有問題,先應探討幾個方向: 一、情緒上的:個人的七情六慾是否太過憂慮、驚恐、易生氣等。 二:生理上的:如:出汗、排尿、排便、生理期等代謝產物是否能正常排出體外。 三、病理上的:代謝物如果長期停滯在組織器官上,會導致氣滯血瘀,日積月累下來,終至凝聚成塊,此塊即為目前人人談而色變的腫瘤。腫瘤一產生即阻礙正常的生理功能,終至會產生不良的病變。 從推拿經驗中發現,絕大部分的乳房病變只是一個症狀,是標不是本,因此才會有切除以後又復發的現象產生;有時又有切除一個腫塊後不久又再復發成二個或三個腫塊的怪現象。或是很多人乳房有積塊時,大部分均長在同一部位同一角度上。 在中醫醫學中認為主導人體的循環是經脈,而人體的經脈是縱橫交錯非常綿密的。當經脈或血管有了氣滯血瘀的情況產生時,在經脈最脆弱的地方就容易堆積體內的廢物,時日久了就成長成為有形之體。此有形之體就應探討從何而來,該如何去化解它。 乳房病變雖說症狀出現在乳房上,其源頭卻往往是在腹腔內,因此在腹部推拿順暢以後,乳房上的硬塊會逐漸消失掉。在我從事推拿多年的經驗裡發現,當乳房有病變時,很多人有胃脹氣,或食慾不佳,自覺口乾舌燥想喝冷飲。或腹部某一定點常感微痛及脹滿,有時生理時鐘會忽前忽後亂了日期等等,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乳腺囊腫在生理期時會更嚴重,在推拿中往往把上述症狀處理好時,因為經脈順暢了,循環良好,那胸部的腫塊也會同時的不見了。 ((下一頁教您2個方法輕鬆疏通腹部經絡,預防乳房病變!)) 右手痠麻小心是肝滯乳房病變 在經驗中發現許多乳房有病變的人,往往病灶出在肝脈阻塞上,因此特別在此提出來討論。 在多年的經驗裡發現當一個人健康的時候,身體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如果這個時候發現右手有痠、麻、痛的現象,往往沒有放在心上;比較小心的人,會尋求吃藥、徵詢醫生的建議,症狀會暫時緩解,但是一旦停止吃藥看醫生後,沒有多久同樣的症狀又會出現,如此反覆時好時壞一段時日後,許多人會放棄病任由不適的症狀發展下去,一直到右手舉不起來時,才會警覺到事態嚴重。 如果有症狀又醫療一段長時間後都沒有效果時,就要想想症狀不一定就是病灶之地。這種情形下,很有可能症狀之根本在肝脈的第三條肝脈,或是第三條肝脈延伸下去在腹腔中,這兩個部位因故氣滯阻塞了,造成氣血的不順暢,一段時日後其表現出來的症狀卻是乳房深層中,也就是第三條肝脈的部位,在乳頭的正下方。 因為第三條肝脈在乳頭正下方分岔為三條經脈,一條上接大腸經的肩髃穴處,一條斜行至膽經的肩井穴處,又一條就是垂直的直達乳頭正中央,因此在此交會點上,也就是容易成為病之根本所在。 在我的經驗裡詢問多人,初期也就是右手臂與肩背交接的上方處,有或痠或麻或痛,手上舉時會有痠麻電感,其他方面卻沒有明顯的症狀出現,等感覺到乳頭正下方、胸腔深層中有不舒服時,那有可能是在手有症狀多年之後的事了。 三部位檢查是否乳房病變? 症狀如出現,一定找出讓症狀出現的原因,肝滯乳房病變他的病因即是第三條肝脈出了問題,在推拿經驗中肚臍右邊的腹腔中會有阻塞部位,往往占了很大的比例,再來就是順著經脈走向,到了左大腿內側,至膝蓋處是第二個容易致病處,第三就是膝蓋下小腿肚處也很容易阻塞。 當肝滯乳房病變症狀讓人感覺到胸腔深處有異樣時,慢慢體會上述三個部位是否有異樣的感覺,如有那就自己推揉,順著第三條肝脈的走向推揉,找到運動方式能夠拉到那條經脈的動作,經過牽拉,經脈的循環流動量會增大,因此也就可以減輕症狀,甚至可消除症狀。 在第三條肝脈過了神闕帶脈時,又一分為二,一條走第三條肝脈的原線路,另一支線直下下行約三吋後,與胃經結合,因此當有胸腔深處異樣的感覺時,那右大腿的胃經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參考點,同樣的需要自己的推揉拍打,直到腿內的結塊消失為止。 腹部經脈阻塞觸發乳房病變 由於大部分的乳房問題大部分根源於 腹部的經脈阻塞,因此推揉腹部使氣血順暢會對乳房問題有很大的改善。坐或站皆可,雙手掌心向自己,左右手四指皆朝下,利用兩手的大拇指交疊點壓揉動。從肚臍兩側約一到兩指寬處開始,用拇指下壓後慢慢揉,然後挪動約一兩指寬處在點壓揉。 除肚臍外整個腹腔都要涵蓋到。某處會感覺有痛感、或者覺得有硬塊,在有痛感或硬塊的部位稍稍用力加強揉壓。利用看電視或其他零碎時間進行都可以,最好每日進行,慢慢可以感覺到本來某些痛點的痛感減少或消失。 洗澡時也是個很不錯的時機,利用肥皂的潤滑,將點壓改成由上到下的整條線推動,從胃繞肚臍兩側、以肚臍為圓心的方式畫半圓止於肚臍下方,左右輪替。或者洗完澡後擦上乳液等護膚時進行推揉也是可以的。 從我三十多年來經驗得知,除了乳癰的紅、腫、熱、痛、脹是乳房本身出了問題,其他症狀的產生與乳房本身關係不大。乳房產生的症狀只是標,真正的病根在小腹的經脈阻塞。經脈的阻塞導致了氣血的不順暢,不通則「病」,因此大部分乳房的問題要以疏通腹部為主。 疾病自療法 肝滯乳房病變的基本養生操有:吸腹、轉腰、彎腰吸腹、嘴巴外擴彎腰吸腹、畫大車輪即可牽引到胸腔中的阻塞點上。所以一旦確認為乳房病變之前,吸腹、轉腰與彎腰吸腹反而變成了重要的功法,這是因為經脈走向及相互牽制的關係。 嘴巴外擴彎腰吸腹 動作:以嘴帶動,將嘴巴向左右兩邊擴張可牽動到胸腔內的經脈。外擴的同步再加上彎腰吸腹的動作,更加強了經脈的活化。 效果:緩解胸悶、呼吸不順的症狀,活化胸腔內的經脈氣血。此動作如勤練習,會有咳嗽的症狀或想吐的感覺,會出痰,甚至會咳出血絲來,這些全是過程中的症狀,當症狀過了之後,胸腔豁然開朗,會非常舒服。這個動作有一定的難度,剛開始時做十幾二十下都可,隨著練習後再逐漸增加。 畫大車輪 動作:以整條手臂做畫圓的動作,盡力拉到極限。左右兩邊做完向前畫、向後畫之後,再在前面做向左畫、向右畫。因為此動作很大,所以要以慢為準,外拉時盡量拉到極限。 效果:此動作可活化整個肩部的關節。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通經脈除百病:百病起於經脈阻塞!教你疏經活血的救命養生操, 恢復身體強大自癒力》/王漢民(國術損傷整復師)/大樹林


mancui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換日線編輯部近年來,台灣的年輕世代間,瀰漫著一股濃濃的「厭世味」──「厭世」,作形容詞解,不僅被用來描述一種被動的心情與人生狀態,也往往被用以指涉青年們在百無聊賴、缺乏希望而又莫可奈何的大環境下,所產生的生活態度。當高等教育的學歷不斷通膨,社會景氣一片低迷,懷抱著遠大夢想踏出社會的年輕人,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忍受低薪與慣老闆的不公平對待;連帶地,無法買房、難以成家,只能與父母同住的窘境,弄得年輕人好不尷尬。對此,長輩們無不搖首嘆息,感慨年輕人不夠有鬥志、缺乏抗壓性,才會讓台灣失去競爭力,一個個只能「靠爸」又「靠媽」──彷彿時代的包袱,全都一下子落到了年輕人的肩上!深感「時不我予,還要被誤會」的年輕人們,乾脆用消極抵抗,取代積極作為,甚至多了些自我嘲諷:沒辦法,誰叫我們出生在鬼島?如此,不管人生遇到什麼問題,似乎都可以用「鬼島不意外」輕易帶過。然而,如今這些八、九年級生所面臨的困境,真的是「台灣特產」嗎?《換日線》編輯部發現,其實在鄰近的日本和韓國,也紛紛產生了相似的名詞:「寬鬆世代」和「全拋世代」。前者指接受日本「寬鬆教育」改革長大的世代,經常被「明明決定了教育政策走向」的父母輩批評生活態度散漫、工作不夠上進拚命,是失敗教育實驗下的白老鼠。後者則延伸自韓國的「三拋」、「五拋」與「七拋」世代,而當最近累進到全拋時,意味著當代年輕人早已「放棄所有人生追求和希望」,與其汲汲營營,還不如活在當下,或者乾脆「離家找出路」。儘管社會脈絡不同,但相同世代的青年們所面臨的挑戰,卻是如此相近!意識到這一點,我們並未感到沮喪,相反地,經營《換日線》三年、閱讀過無數動人故事的我們深知:無論時代的考驗多麼嚴峻,永遠有懷抱熱血與衝勁的年輕人,拒絕被輕易的標籤化,而堅持用自己的力量,探索一條屬於這個世代的道路。於是,我們特地採訪了在日本和韓國打拚的台灣青年們,期待能把他們的奮鬥,以及對於「世代議題」的見解,分享給更多讀者。在此特別感謝我們的專欄合作對象、一個由在日台灣人們自發成立、為台灣讀者提供日本職場資訊的媒體 Worklife in Japan(WIJ)。他們不僅慨然受訪,分享初衷、為我們介紹了許多故事精彩的受訪者,還不吝推薦我們本次季刊的設計師──「終電女孩」Rika(Rika 的故事,請見頁 68)。寫下這些故事,並不是要證明「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人生一定要出國才有希望」,更非企圖用「成功出國的案例」,否認環境中的阻力。我們真正想做的,是告訴每一個新世代中茫然無措的你:你並不寂寞。這些故事中的主角,也和你一樣:面對各自的夢想和難處,並且做出了不同的努力和嘗試──這些付出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更多的時候,它一體兩面,並且無論如何都將成為你的養份,支持你在未來的道途上,漸漸釐清想去的方向。最後,你將發現:無論留在台灣,抑或出國打拚,只有你,有能力定位你自己──而這個主動權,就是我們這個世代,所能對環境做出的有力反擊。祝福所有夢想路上的有心人,都能用行動為自己發聲。※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低薪、窮忙、沒有抗壓性、缺乏競爭力?──這一次,讓你看見屬於我們的「世代反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關聯閱讀】 到日本工作的台灣人,連續三年均成長 30% ──海外工作,並非「遙不可及」的選項 韓國的「看臉」時代:沒化妝不敢出門,追求一致性的裝容與服飾作者簡介:生在新世代的你,看著社會每天上演不同戲碼,你對於當今世代有什麼感觸或想法?是有著許多小確幸足以支撐人生夢想?或其實你看出了大環境的黑暗?吵吵鬧鬧之外,是否有我們做的微小改變?這一季,歡迎台灣的海外遊子邀請外國青年,一同對話討論。換日線 2018 冬季號《台日韓青年的世代之聲》  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mancui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色列2011年諾貝爾獎得主丹·謝赫特曼博士(Dr. Dan Shechtman)於11月16日拜會教育部,由教育部葉俊榮部長及范巽綠政務次長接見,雙方交流分享兩國推動學齡前科學教育的經驗,並由臺灣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總綱召集人臺北市立大學幸曼玲教授及臺灣師範大學蕭顯勝教授,與會分享「從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談臺灣幼兒科學教育」及STEAM教學活動。丹·謝赫特曼博士(Dr. Dan Shechtman)表示他的教學是將幼兒視為成人,用兒童聽得懂的語言,教宇宙、地球、物理、人體等相關科學知識,這是他從小教四個小孩及孫子們的方式,都有很好的成效,目前正在海法市幾所幼兒園進行此創新科學教學,也希望未來有和臺灣合作的可能。會談當中,葉部長對於丹·謝赫特曼博士(Dr. Dan Shechtman)把幼兒視為成人,以及強調以知識為本,重視對話,不以提供幼兒實際操作機會為主等情形之下,與我國將科學教育融入於統整課程中的方式有所不同,因此,透過本次拜會,對於如何培養幼兒的科學能力及素養雙方進行了深刻的討論,也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做深入的了解。本次拜會有助於形成國際和跨文化間的彼此理解,這是促進國際間友誼的重要力量,教育部亦規劃至以色列進行參訪,以實際了解以色列學前教育發展的特色。


mancui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mancui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mancui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mancui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mancui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mancui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mancui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mancui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